行业资讯

仙山碧水汽车城!两岸媒体走进湖北十堰访古寻今

2024-01-21 行业资讯

  9月18日,第十七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在武汉启幕。同日,两岸18家媒体记者共20余人来到享有“仙山碧水汽车城”之美誉的十堰,开启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活动。活动期间,两岸媒体记者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山水车城”十堰的文化渊源和发展脉动。

  十堰市博物馆、张湾区工业新区、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工程展览馆、丹江口大坝……在为期8天的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活动中,两岸媒体记者于云深处仰高山之巅问道武当,在工业新区感受车城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立巍巍大坝之上探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历史脉络。

  从历史发源到人文古韵、从苍茫山水到城乡建设,两岸媒体人以相机镜头为媒、以文字笔触为线,连接起“山水车城”十堰的古今经纬。

  五里一庵十里宫,单墙翠瓦望玲珑。在九月的秋雨朦胧中,两岸媒体记者来到“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置身山林间,尽赏武当的恢弘美景和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两岸媒体记者攀登武当山,一路参访太和宫、太子坡、紫霄殿等景点。(中国台湾网 发)

  ——在这里,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拾级而上,两岸媒体记者一路参访太和宫、太子坡、紫霄殿等景点。放眼望去,云海仿若镶于天宫之中,悬崖处则壁立千仞,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的古建筑历经岁月沧桑,隐映于林岫回环之间。

  遥望金殿,作为古建屋顶的最高等级——重檐庑殿式屋顶令大家赞叹连连,“如此高规格的建筑,全国仅此一座,体现了‘万乘独尊’的皇权与神权思想”。此外,金殿内的奥秘亦吸引两岸媒体人驻足,600多年未曾熄灭的长明灯、传说中的金砖,无一不诉说着金殿设计之巧思、结构之精美。

  ——在这里,有行如流水般的武术和源远流长的道教民间传统文化。盛名久负的武当武术,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有集技击之大成、摄养生之精髓、辩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之说,可谓派类丰富、源远流长,为中华武术之大宗。

  武当山道微草堂功夫团为两岸媒体记者现场展示了12种武当武术。(中国台湾网 发)

  武当拳、太极拳、八极拳、逍遥扇、玄功刀……紫霄宫中,武当山道教协会理事、武当武术非遗传承人钟学勇不仅带领武当山道微草堂功夫团为两岸媒体记者现场展示了12种武当武术,更是现场教学武当养生功法和太极拳,圆两岸媒体人一个“仙气飘飘的武侠梦”。一时之间,来自两岸的青年记者们于紫霄殿旁“排排站”,认认真真地扎起马步。“希望自己以后能坚持练习。”“很累也很有收获,不虚此行。”记者们在学习完后纷纷感言。

  武当山道教协会理事、武当武术非遗传承人钟学勇现场教学武当养生功法和太极拳。(中国台湾网 发)

  “两岸武术同宗同源,每年有很多台湾同胞来武当学习武术、谒祖寻根。”钟学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武当武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印记之一。旺旺中时文化传媒总监张富森感慨此次荆楚行让他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这次看到恢弘的山川、壮丽的道观、惊奇的武术,仿佛在看电影一般。”

  除习武问道外,武当山还是两岸宗教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台湾省高县林园乡西溪村北极殿捐新台币六千元”“台湾省彰化县庄坛乡南口村兴南宫捐新台币八千元”……紫霄宫内,一方方刻有“功德千秋”“名留武当”字样的功德碑记录下了20世纪90年代台湾信众的笔笔捐赠,石刻字迹斑驳却仍清晰可见。

  紫霄宫内,刻有“功德千秋”“名留武当”字样的功德碑。(中国台湾网 发)

  “这些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信众所立,目前紫霄宫的(现代)功德碑是保存最多的。”钟学勇介绍说,近年来,两岸宗教交流络绎不绝,共同的信仰及宗教文化活动有助于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增进两岸民众的情感认同和心灵契合。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感受到两岸同胞越走越亲、越走越近。

  因车而建、因车而兴,车城是十堰这座“山水车城”多张名片中最闪亮的一张。从全国支援、聚宝包建的“中国第二汽车厂”,到政企分开、车城共进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它的“前世今生”都一直与十堰同生同长同壮大。

  9月20日,两岸媒体人穿好安全服、戴好安全帽,一同走进位于十堰张湾区工业新区的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模具分公司的生产车间,感受汽车产业链的新发展。十堰是东风汽车的老家,汽车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直到今天,在大江南北的国道上呼啸而过的东风大卡车,依旧是产自这座位于鄂西北的“车城”。

  9月20日,两岸媒体人一同走进位于十堰张湾区工业新区的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模具分公司的生产车间。(中国台湾网 发)

  “作为国内模具行业的领军企业,东风模具分公司主要是做卡车、轿车车身模具检具研发制造以及冲焊零部件工艺开发制造。”东风模具分公司党委书记刘杰辉向大家介绍道。车间内,大型冲压机等机器轰隆作响,模具等产品排列整齐,长长的铰链从车间房顶垂至地上,调运装配等分工作业“看花了”两岸媒体人的眼。

  “希望与台湾地区的模具企业互相学习、加强合作交流,两岸同心,共同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公司的高级技师许建一边向两岸记者科普何谓模具、模具的工作原理等行业知识,一边不忘向同行的台湾记者表达两岸合作的愿望。

  汽车产业链上还有一家台属企业湖北风雷实业有限公司,也是此次两岸媒体记者“车程之旅”的焦点之一。“我们企业具有多项发动机进气钢管专利。”该公司董事长熊雷介绍说,他的外公是台湾人,自己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公司旁边建立了张湾区台胞台属之家。

  走进张湾区台胞台属之家,两岸媒体记者发现一张已泛黄起皱的报纸——1979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报纸头版头条是《告台湾同胞书》。而在这座五层建筑的楼道中,还有很多富有纪念意义的展品、报纸、照片等,按“台湾概况”“两岸关系”“对台工作”等多个主题一一归类展示在不同楼层。两岸媒体人纷纷举起手中相机,用镜头记录下“楼道里的‘台湾系列’”。

  1979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报纸头版头条是《告台湾同胞书》。(中国台湾网 发)

  “希望通过建立供台胞台企台属交流的平台,促进联系。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台属熊雷说。

  在均州城外汉江边,有一处风景绝佳之地,名叫沧浪绿水,传说这便是当年孔子听歌之处。《孟子·离娄》中记载,孔子到楚国听到小孩子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告诉弟子说:“自取尔。”

  古均州,便是现在的丹江口。河湖竞秀银似盘,碧水长流舞如练。在碧浪万顷和烟波浩渺之间,两岸媒体人登上丹江口大坝,看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走进南水北调博物馆,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历史起源、发展历史;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感受十堰的碧水“丹”心和和南水北调精神。

  早在1952年,南水北调这一设想便已出现。但大到线路布局、规模设置,小到管道材质、渡槽结构,不计其数的论证长达半个世纪。2002年,工程整体规划出炉;2014年,中线工程通水,一座座庞大的“水上立交”横空出世。

  调水为民,治水兴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江清水向北流,当汤汤江水途径沿线多个城市流入华北带来新机遇时,南水北调便已不单单是一项输水工程,而是集水源保护、移民安置、文物保护、生态保护于一身。

  丹江口市蔡湾村,是一座与丹江口大坝直线米的移民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丹江口山好水也好,为丹江口骄傲。”村民谢传均是2011年11月作为最后一批移民安置到蔡湾村的,“移民安置在蔡湾村已有12年,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库区,库周46万人都是北方的守井人。”丹江口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副书记张正有在接受两岸媒体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作为守井人,我们正积极努力守好这一口井,同时我们也为我们的付出感到自豪。

  柳陂镇龙韵村,是“龙蛋共生”的恐龙故里、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万古一地的通史地域,也是湖北省首个由易地扶贫搬迁而新建的行政村。宽敞现代的小区、精致的咖啡厅和餐厅、大型游乐场、动感音乐……安置全镇843户3044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龙韵村集“农、旅、文、商、学、艺”于一体,建设了中国红色少年纪念馆、中国红色报纸博物馆等场馆,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红色农村”为主题的乡村振兴郧阳样板。

  除了移民村,带有“山水特色”的美丽乡村,遍布十堰。在十堰市的茅箭区和郧阳区,两岸记者还先后走访了茅塔乡康家村、茶店镇樱桃沟村等等,捕捉乡间老屋变身民宿的创意,探寻“共享菜园”的农耕乐趣,沉浸式体验美丽乡村建设的点点滴滴。

  记录湖北的青山绿水,探访湖北的乡建乡创、人文古韵和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一路走来,两岸媒体记者深入挖掘不相同的领域中两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全面展示湖北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先行区建设成就,进一步向两岸同胞讲好湖北故事、讲好两岸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谱写了鄂台交流的生动篇章。(文/孙路路 审校/许辉)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BOB体育官网平台app下载 网站地图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